在寺院附近居住的人可能會發現,早晨寺院一般都會先敲鐘,而晚上會先敲鼓,這是為什么呢?從聲音上來說,鐘的聲音更加厚重,意為引起人們的警醒,晚上擊鼓,意味著一天結束,下面就由金杯小編為您介紹一下晨鐘暮鼓的出處和典故。
一、晨鐘暮鼓的出處
晨鐘暮鼓是古代的一種報時方式,但是并不只是在除夕之夜作為除舊迎新之舉,而是每天早晚撞擊。晨鐘暮鼓很多人以為是寺廟早上敲鐘,晚上敲鼓,其實無論早晚寺廟都是既要敲鐘也要擊鼓的,只是早晨是先敲鐘后擊鼓,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。
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,分別以地支(子丑寅卯)序之,每個時辰相當于今日的兩個小時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,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。
寺院的鼓的擺放方式也有講究,因為鼓聲傳的范圍有限,為了使鐘聲傳播更遠,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,還建較高的鐘樓,與鼓樓相對,朝來撞鐘,夜來擊鼓。
在城樓響起鐘聲鼓聲,既可用來報時,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種方式。佛教傳人,寺內也敲鐘擊鼓,則是集眾(僧徒)參禪的寺規,兩者性質是不同的。城樓報時,敲鐘擊鼓,歷朝歷代每有規定。
二、晨鐘暮鼓的典故
1、先秦
早在先秦時期,鼓已作為壯音,出征先要擊鼓,如《詩經·邶風·擊鼓》所記的“擊鼓其鏜,踴躍用兵”。齊武帝時,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,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鐘,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,首開先河。
2、唐代
在唐代實施晨鐘暮鼓,鼓響,城門關閉,實行宵禁。鐘鳴,城門開啟,萬戶活動,老百姓都習以為常。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所寫《李娃傳》提到:“久之日暮,鼓聲四起。姆曰:‘鼓已發矣,當速歸,勿犯禁!一禁,即夜禁。鼓聲一響,街上就禁止行人,違者稱為“犯夜”,要受拘禁。
3、漢魏
在漢魏時期,報時方式是晨鼓暮鐘,恰恰與唐代相反。漢代擊鼓迎晨,是因為鼓聲振奮,催人勞作。漢蔡邕撰《獨斷》記:鼓以動眾,鐘以止眾。夜漏盡,鼓鳴即起;晝漏盡,鐘鳴則息也。滴漏是古代計時器具,根據刻度分夜漏和晝漏。夜漏盡,乃夜時將盡,天將明;晝漏盡,則日時將盡,夜已臨。
以上就是對于晨鐘暮鼓的出處和典故介紹,晨鐘暮鼓從先秦發展至今,其中也經歷了晨鼓暮鐘的改變,如今寺院鐘和鼓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早晚報時了,在日常的誦經集會時也會用到鐘和鼓。偃師金杯鼓廠生產的寺院鼓鼓聲悠揚,精益求精每一個制作環節,每一步都確保產品品質,客戶滿意是我們不斷的追求,歡迎您留言或致電咨詢。
相關內容:
如何稱呼寺院的鼓?七種寺院鼓都叫什么?
寺院鼓怎么保養?牛皮寺院鼓使用注意事項